242“好企业家”柯宗耀:
严守责任担当,他用诚信和实干兑现对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承诺。
好人简介:
他凭借多年海上航运积累的经验,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水手,成长为拥有600多名员工、年纳税额超千万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冒险精神,创建新型电子商务公司,在商海中勇立潮头,获取自身发展的一席之地。他是斗志满满的“55后”企业家柯宗耀,中国唯一油品终端市场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掌门人。
“好人说:
“企业家要尽量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敢为人先
他创立大陆唯一油品终端服务企业
城市里川流不息的大型物流车将包裹准时送往千家万户,而它们的顺利运转少不了车油、资金等后盾力量的支持。这些物流后方的服务,柯宗耀和他的同事们均能包揽。据统计,目前全国5000多个车队及90多万台物流车辆,都是柯宗耀所创立的电子商务公司的服务对象。虽是一名企业管理人员,但他更愿意被看成是一名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者。
2001年,柯宗耀投身电商领域,创立了中国大陆唯一油品终端市场综合服务提供商,为车队及个人客户提供油品终端市场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整供应链管理的现代服务品牌企业——中经汇通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商务绝对不是网购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服务对传统商务的支撑和提升,产生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并实现更好的效益。”
嗅到现代服务业的商机后,柯宗耀还带领企业团队创造国内首创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系统平台,为支付平台“汇通卡”的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服务车辆供油、垫付资金、提供信息管理和结算服务;为银行提供拥有车辆的优质客户和银行卡的增值服务;为中国银联创建具有行业特色的银行卡POS机专用平台。
作为一家现代化电子商务企业的掌舵者,柯宗耀对保护社会生态环境也有独到的认识。“企业必须坚持降低资源性占用,创造高端价值,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才能保障企业效益的真正实现。”柯宗耀更认为,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就是在浪费市场资源,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大负担。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敢为人先的他还是名绿色先锋人物。2016年11月1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导、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组委会主办的第7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柯宗耀荣获“中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奖”,而他所创立的中经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斩获“中国十佳责任企业”大奖。
诚信立人
他曾转交银行30多亿元人民币
有意思的是,这名民营企业的掌舵者,曾是一名漂洋过海从事跨国贸易的老船员。“1982年到1988年,我都在东南亚、非洲等第三世界沿海国家跑船。直到1986年被评上交通部新长征突击手以后,才开始 上岸 工作。”
远离海上风浪后,柯宗耀并没有满足于办公室平静的日子。1993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手捧黄埔港务局处长一职“铁饭碗”的柯宗耀走出舒适区,果断“下海”创业,先后在三元里、五山路、北京路等地开起了代办银行网点;创建广州白云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涉足经营飞机加油业务。
“经营企业,得讲品质、重信誉,服务跟不上一定会被市场淘汰。那时候手机普及率不高,来代办点办事的街坊往往会有通话需求,我就在柜台装了公共电话,免费给街坊们打电话。服务跟上了,网点自然就受街坊们的欢迎。2001年,网点被银行收编时,还转交给银行30多亿元人民币的存款。”回忆起早年间成功的创业经历,柯宗耀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有捷径,靠的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纵横商海10余年,柯宗耀认为,企业家对社会尽了什么样的责任,市场和社会也会给出相应的评价。“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就会被市场和社会接受。反之,就会被市场淘汰。同样,企业获得利润的途径也必须要正当合法,通过歪门邪道而获得利润于心有愧,我绝对不能接受。”
热心公益
成立个人基金会
随着公司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心怀回报社会想法的柯宗耀开始了服务社会的公益之旅。2008年汶川地震后,柯宗耀与一批老领导、热心企业家倡导成立广东省公益事业促进会,捐助教育、医疗、扶贫济困等3大方面。
从创立到2011年8月底,省公益会已投入超过4800万元的慈善金,用于资助孤寡老人、重症贫困患者、贫困学生、白内障患者,帮扶落后地区改造道路、水改工程,捐助项目覆盖广东、广西及贵州一些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受益人数超过万人。2010年4月25日,在公益事业发展高峰论坛中,省公益会还捐款100万元,支援玉树学校灾后重建、灾区学童重返校园。同年7月16日,柯宗耀还借助省公益会平台向龙川县魏洞村捐建了魏洞公益学校。
2016年柯宗耀又成立了广东省柯宗耀公益基金会,重点帮扶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有别于诸多公益机构审核流程繁复的情况,该基金会的救助金能一步到位发放到求助者手中。“基本上求助者一给基金会打电话,我们的慈善金就能直接捐出去。”
不进一步走访核实,不担心求助者信息造假吗?“一般家里不困难,也不会抹下脸面向陌生人求助。”柯宗耀称,做公益时,其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缓解求助者的燃眉之急外,还会更看重对下一代志气的培养。“助学时,不能简单地给孩子拨款就行了,要扶志,要给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志气和勇气,这样才不会落入一代穷、代代穷的怪圈当中。”
来源: 信息时报(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