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

发布时间:2022-06-17

    良好的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程中,着力培育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一靠教育,二靠法制,三靠社会实践,运用教育手段和法制手段,把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培育良好的公民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渗透于公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公民踊跃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一个具备良好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和谐健康运转的社会。在社会价值冲突日渐突出的当下,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我们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要求民众具有较强的道德责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等。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是每个公民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所特有的品质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物质基础,作为社会意识范畴内的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只有通过对每一位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促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理智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从而发挥道德的认识、教育与协调功能,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

  公民的思想道德不仅包含着他律,更主要的是自律。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制度的他律作用是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既要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自律作用,也要发挥制度的他律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规范,制度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应该不做什么;同时,制度建设也是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对此,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程中,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不断推进包括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在内的各方面的制度和法规建设,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但与迅速提升的时代需要相比,仍然还存在着某些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现实差距。健全的制度可以为每一个公民有序地参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提供基本保障,使每个公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多少,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目标等等,从而使公民在自己的真实体验中逐渐培养起公民社会责任意识。

  所以说,科学的、积极的并行之有效的一套制度,能够确保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充分培育。

  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只有外化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形成全社会广泛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才能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每个公民长期的躬行践履,就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参与者从社会实践中优化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还有利于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有利于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和形成。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增强公民社会责任的关键在于实践,具体体现在各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中,通过在活动中培养、激发和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让社区的居民、村镇的村民、单位的员工、家庭的成员时时刻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来源: 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