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CSR)是全球化的产物,国内企业引入后曾长期处于“画皮难画骨”的尴尬局面,没有融入内在的价值观,由外在压力赋予的企业责任注定“短命”,粗放式的发展使得跟风而起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难产的不在少数。2016年,驱动整个企业社会责任运转的零件开始精细化。《慈善法》实施为企业从事公益提供了运行框架,有学者认为,“后慈善法”时代,企业社会责任会面临“更细致的监管与更清晰的机遇”,未来,垂直化的社区公益将进一步发展,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将会让这个领域出现更多新玩法。
套上法律的缰绳
《慈善法》的出台使得这几年间关于公益立法的大讨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更严格的监管以及更清晰的机遇。
《慈善法》明确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认为,有了这样的实惠慈善这匹快马配上法律的缰绳,不仅规范了慈善捐助的行为,还可以引导企业合理合法做慈善,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富裕阶层的人士改变观念,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监管和优惠这种一张一弛的结合将有利于慈善事业飞奔向前。
《慈善法》中的另一大亮点是逐步放开慈善公募。法规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也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这一规定放宽了对具备在自家网站上进行募捐的慈善组织资格的限制,取消“在省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限制条件,目前不少企业与公益组织携手打造公益项目,合作伙伴的强大有利于企业撬动更多的资金,设计出影响范围更广的公益项目。
社区公益将更常见
近两年来,企业聚焦社区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消费品行业的企业,调动员工、消费者以及利益相关方资源,利用产品和市场优势,在2016年推出了不少针对社区、社群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比如,部分企业立足社区优势,辅以商业手段,从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玫琳凯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了玫琳凯女性创业基金,在云南彝绣村落展开试点,通过小额无息循环贷款帮助彝绣妇女创业。
中国老龄化、儿童、妇女权益保护、就业难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将个人、家庭、社会重新连接在一起,商道纵横联合南方周末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联合推出的《201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趋势》指出,这些由于社区断层带来的问题需要依靠社区再造来解决,企业在社区再造的过程中能做的事情很多,未来企业将持续打通价值链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公益的形式将更加常见。
涌现更多新玩法
垂直化的社区公益使得企业社会责任行动不再隔靴搔痒,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将让这个领域出现更多的新玩法。
技术的变革为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变革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以腾讯“99公益日”为代表的“指尖公益”。2016年第二届“99公益日”腾讯将配捐金额加码到1.9999亿元,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巨大撬动效应值得期待。
互联网的强互动性使得除文字和图表外,声音和影像也成为企业社会责任重要的信息载体。
近年来,公益与商业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公益和商业如何健康结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慈善很多时候跟企业的盈利模式不冲突,实际上是互相助长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林辉煌表示,有不少社会组织反映由企业单一推动公益项目具有不稳定性,因为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会随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企业需要公益组织专业理念的指引,而公益组织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点使得企业可以发挥资源优势,往后各方还将继续找寻公益和商业的平衡点。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