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作为国际通行的投融资理念,是绿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支柱之一。上市险企近日公布的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驱动下,多家上市险企将ESG核心理念和标准融入企业管理中,结合业务实践,构建起科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在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强化责任投资管理体系,将ESG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流程,促进投资业务绿色转型。
ESG治理能力提升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半年报显示,公司积极构建特色绿色金融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负债端,全力推进绿色保险业务,为绿色产业客户打造一揽子保险产品服务方案,提升绿色保险服务供给能力。2023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绿色保险保额达3838.06亿元。另外,公司还开展了绿色运营,最大限度践行节能减排,个人业务基本全面实现无纸化投保,保全、理赔线上化服务率保持在90%以上高位。
中期报显示,太保产险通过系统性设计、前瞻性研究、创新性实践,目前,已初步形成“1+4+2+1”的绿色保险创新实践体系,即“1套企业标准及系统落地+4大重点领域产品创新+2大首创低碳保险模式+1套低碳运行体系”,推动绿色保险发展。2023年1月至6月期间,公司绿色保险累计提供保障近45万亿元,占整体业务比超过25%。在支持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方面,太保产险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保险保障超1.2万亿元。
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保险业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中国人保介绍,公司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升级“双碳”服务体系,为能源转型、减污降碳等重点领域提供保险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在支持实体经济建设、助力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中国太平资产通过参与发行多笔保险债权投资计划,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建设、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中国平安近年来全面提升ESG治理效能水平,结合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识别13项可持续发展核心议题,覆盖业务、运营、治理、社区四大范畴。在绿色发展、负责任投资、社会责任等多方位全景展示ESG治理成果,其中,保险资金负责任投资规模超8439亿元,“三村工程”(即三村建设工程,主要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累计超960亿元,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下乡”在广东韶关、广西百色、安徽阜南等地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平安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服务企业ESG治理能力提升、服务企业ESG风险管理、服务社会绿色公益、服务“一带一路”出海等层面,积极丰富和深化ESG治理实践,以金融力量深度践行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将ESG纳入投资管理全流程
基于《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各项要求,多家险企围绕组织管理、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投融资流程管理等板块持续开展和优化绿色金融建设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ESG理念,险企制定绿色金融投资管理办法,明确将ESG因素纳入投资管理全流程。
中国平安半年报显示,公司以保险资金的长期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善,建立责任投资组织架构与政策,持续创新责任投资工具与实践,促进责任投资理念与业务的融合和发展。据悉,中国平安已制定《平安集团责任投资政策声明》,明确责任投资五大原则,包括ESG纳入原则、积极股东原则、主题投资原则、审慎原则和信息透明原则。公司集团ESG办公室联合集团相关职能部门,遵照《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督导相关成员公司将ESG要求纳入投融资流程管理。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平安绿色投资规模达1409.29亿元。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中期报里强调,公司持续强化责任投资管理体系,将ESG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流程,促进投资业务绿色转型,截至6月末,公司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过4400亿元。
新华保险表示,保险资金投资支持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升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完善ESG投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投资余额186.84亿元。
太保资产秉承“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理念,持续构建ESG投资管理体系,将ESG作为投资考量重要因素,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发展,加强对高碳资产的评估管理。据了解,公司聚焦绿色投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积极布局ESG主题产品线。目前,太保资产已成立了三只ESG主题类产品,产品类型涵盖纯债类、二级债基和偏股混合类产品,并发行了两只绿色贴标另类投资计划产品。截至6月30日,太保资产投资绿色资产金额已接近800亿元。
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也将ESG理念引入投资管理的全流程,完成存量产品的ESG策略改造。实践过程中,将ESG评价因子作为筛选ESG主题投资标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加大政策鼓励的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相关行业的研究力量和投资机会的挖掘;另一方面剔除不符合公司内部评级要求的ESG主题备选投资标的,减少因治理结构恶化或负外部效应等风险带来的投资损失。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将ESG管理要求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合规检查范围,做ESG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工作。在关注投资业绩的同时,将ESG考核目标融入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坚持ESG的价值导向和业务导向,推动ESG战略的执行落地。
贯彻落实ESG是长期工作
ESG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并非一日之功。
2022年5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研究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标准,有效衔接各类环境权益市场相关标准,探索绿色保险统计、保险资金绿色运用等标准建设,也成为ESG保险问世的制度要求。
6月,原银保监会又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银行保险机构应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
11月,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挥保险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原银保监会发布了《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明确绿色保险定义,强调了绿色保险业务实现可统计可监测性。
今年上半年,平安产险湖州中支、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分别开出首单可持续发展保险保单,涉及保额8800万元,为企业应对环境、社会、治理风险提供自主选择的综合性风险保障,成为国内落地的首批ESG保险项目。
随着政策支持、行业探索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险企将ESG核心理念和标准融入企业管理中。
“在负债端,ESG领域很多风险点属于可保风险,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产品和服务分摊、减少客户及社会的ESG风险,保险公司出于风控考虑,密切关注投保企业和被保险人的相应风险管理,降低全社会ESG风险发生的概率;在资产端,保险资金长期、系统的属性与ESG风格匹配。因此,保险资金会更关注一些长期因素,更加追求长期稳健性,而不是短期超额收益。与ESG的投资风格匹配的保险投资是助推ESG发展的强大经济后盾。”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资负两端共同发力既符合国内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大方向,也是适应经济周期波动加大的重要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