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和根:ESG已成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答题

发布时间:2023-10-17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作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共同繁荣、增进民生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ESG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共同繁荣的“助推器”,我分享三个观点。

一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基所在。中央企业作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排头兵,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共赢共享的“软联通”。中国化学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业务遍及“一带一路”沿线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营收占比超过20%、利润占比超过25%,连续3年在全球油气服务领域稳居第一。目前海外在建项目272个、合同金额2145亿元,近期在“一带一路”沿线新签合同额150亿美元。充分发挥工程转化核心竞争力,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工厂在“一带一路”沿线拔地而起,全球单体最大的尼日利亚丹格特3500万吨/年炼油项目、哈萨克斯坦最大化工综合体IPCI项目、全球最大的土耳其10亿立方米地下天然气储库项目等顺利投产;中俄两国元首见签的全球单系列产能最大的180万吨/年纳霍德卡甲醇项目、全球石化领域也是中国“走出去”单个合同额最大的170亿欧元的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顺利推进;印尼芝拉扎1000MW超超临界发电项目、沙特纯碱及氯化钙等项目全面带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走出去,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让沿线国家和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是坚持以技术为引领,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双碳”目标,我们把最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坚持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全过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广应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利用掌握的先进纯碱技术、大容积焦化技术、领先的煤气化技术、现代煤化工技术等一系列节能增效前沿技术,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为沿线国家高耗能行业提供了一揽子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工厂和园区,建设原料高效利用、资源要素集成、减污降碳协同、产品系列高端的工厂和园区,实现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过程绿色发展。助力绿色新材料低碳科技革命,加快气凝胶、相变储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绿色低碳新材料的研发、推广、应用,发展绿色甲醇等生物质能源,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原材料保障。中国化学凭借“冷氢化”核心技术使多晶硅生产成本降低95%、能耗降低93%,保守估计能够产生200GW的光伏的电量,每年能够节约3.8万亿的碳排放,推动光伏产品在全球推广。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依托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在固废危废处理、矿山修复、垃圾气化制氢及资源化利用、流域治理等领域,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环境综合治理服务。

三是坚持属地化发展,增进当地人民福祉。共建“一带一路”合民意、惠民生、得民心,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公司规范治理,高标准推动可持续发展,把“一带一路”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格遵守国际规则标准以及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严守境外依法合规经营底线,提升所在国家政府和民众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伙伴。大力实施项目属地化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税收增长、就业扩大、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化学坚持属地化、本土化用工,聘用境外员工5万余人,落实同工同酬,不断增强属地员工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为当地培养了1万余人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使用当地服务商、分包商、供货商,实现施工、装备资源属地化。积极投身当地公益事业,帮助当地建设学校、医院、电力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企业设施、体育设施等,积极参与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家抗震救灾、抗击疫情以及生态保护等重大民生工程。深入开展文化交流,尊重当地文化风俗,保障原住民权益,与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等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沟通机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中国化学通过举办文化交流会、中国文化节、文体活动、体育赛事等活动,增强交流互融,实现民心相通。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ESG建设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深入践行ESG理念,统筹加强ESG管理,不断提升ESG绩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