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带头践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提升信息披露水平,是国内企业ESG领域的“先锋模范”。截至2023年9月末,央企上市公司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达82.27%,较2018年增长25.02个百分点,披露率创历史新高,高于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及A股整体水平。然而,因中外企业在股权性质、社会背景、文化观念、责任认知方面存在差异,阻碍国际资本对其的ESG投资。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央企ESG实践特征的信披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转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释放了哪些信号?对国内建立统一的ESG信披体系起到什么作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ESG信披体系?
为此,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就相关问题对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新咨询)董事长唐玉立进行了专访。
国新咨询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央企中国国新的全资一级子公司,业务涵盖ESG咨询、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等服务,全程参与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以下简称“编制研究”)的开题会、工作研讨会、调研和征询意见以及后续修改完善等工作。
唐玉立表示建立中国特色ESG信披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循序渐进推动强制性披露制度。国际上,披露制度已从鼓励向着半强制和强制性转变,主要在于帮助企业建立ESG信息披露意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满足市场对ESG信息的需求,降低投资者信息搜集成本。国内可以借鉴国际ESG信息披露发展经验,在强制性政策的推进上从范围、行业及内容三方面入手。
二是整合现有ESG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当前国内ESG信息披露体系数量较少、指标较分散,且由于部分指标因国别文化及政策差异等原因,在国内的适用性不强,亟需进行标准整合及指标的本土化转变,从监管和市场两方面逐步规范信息披露体系,提升国内信披质量及信息可比性。
三是协同推动统一的ESG信披标准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完善顶层制度框架搭建,确定ESG监管的牵头部门,明确财政部、证监会、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夯实制度基础,推动多部门联合印发ESG政策方案或指导性文件,从宏观层面出台统一的披露要求;另一方面,明确信息披露属性,持续规范披露要求,逐步扩大ESG信息强制披露范围,明确激励约束机制,出台时间表和路线图。
四是培育具有专业性的咨询和评级机构。借鉴国际主流机构经验,培育本土ESG咨询和评级机构,规范ESG数据采集标准及过程,优化评价方法、评级指标和指标权重,推动ESG评级体系不断完善,提高ESG评价能力和适用范围,以强化国内外投资机构对我国ESG评级的采信,提升我国ESG评价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