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ESG到价值共创,如何驱动企业战略升级”线上沙龙举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罗妍、蒋青云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段志蓉博士就ESG与价值共创发展的新趋势展开交流与碰撞,并针对“企业如何将价值共创融入发展战略”这一问题分享了来自不同专业视角的建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罗妍、蒋青云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段志蓉博士。
以下是沙龙内容的精选:
理论嬗变:
价值共创是企业增长和创新的源泉
Q1:您当前对“价值共创”的最新理解是怎么样的,我们如何去定位ESG和价值共创之间的关系?
蒋青云:“价值共创”这一理论最早是由全球知名的战略专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C.K.) 提出来的。在该理论中,他强调跟顾客互动本身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同时提出“价值链”来描述公司资源转化过程的活动,这在市场营销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而价值共创就是一种“价值链”思维,即我们不仅仅要跟顾客进行价值共创,我们还要在价值链思维的基础上和我们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协同共创,这是“价值共创”的一个更加广义的概念。
从营销视角来看,“价值共创”是以信息分享为基础,同时通过价值共创来形成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共享的知识和能力,这就使得价值共创上升为战略的高度,对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是非常有帮助的。从ESG视角来看,通过践行ESG创造价值,相比于创造经济价值而言这是更高层面的社会价值,所以更需要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力量来创造价值。而“价值共创”则为我们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支撑,也提供了一种方向性的选择。
罗妍: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而企业的所有者是股东,所以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企业经营其实就是为了最大化股东的价值。而ESG理念则强调我们要改变企业经营的传统目标,即企业不仅仅关心股东的利益,同时也要把员工、客户、社区等其他更广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考虑进来,并将企业生产对于环境的正负面效应都纳入到企业价值的评估框架中来。所以,从金融视角来看ESG,它其实是对企业传统经营目标的一个改变。
此外,在金融领域探讨较多的就是ESG对于企业的价值和影响。有人认为ESG做的好的企业股价下跌的风险更更小,也有人认为企业ESG需要很多的资源投入,短期内会对企业业绩造成影响。我觉得企业做ESG的更大意义在于,企业并不仅仅是出于公益性或者社会责任的考虑,而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能够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产生正面和积极的影响,这是我对今天这一主题的一些理解。
段志蓉:对于价值共创的理解,我更多关注的的是创新的部分。“价值共创”这个观点被提出来的时候,迈克尔·波特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对于这个理念的推进也有很大的贡献。他们认为,价值共创可能成为增长和创新的源泉,所以我的理解也是基于这一点。传统意义上的价值创造更多指的是经济价值,因为企业需要通过盈利才得以生存,但这也可能造成人们对于价值创造的理解过窄,甚至会因过度追求经济价值而损害环境和社会价值,而这样的价值创造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ESG和价值共创之间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趋势洞察:
创造社会价值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共同取向
Q2:您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的趋势或者挑战是怎样的?
段志蓉:最突出的趋势我认为有两点。第一是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人居的和谐其实是离不开环境,这里的社会价值也包括环境价值,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增加。第二是对弱势群体关注度上升。就是说整个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关注度明显上升,愿意提供支援的程度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这是社会价值发展的一个新现象。
挑战方面,VUCA时代(编者注: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整个外部环境存在极度的不确定性,企业如何基于环境的变化来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罗妍:最显著的趋势就是,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对于ESG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前几年我们想要获取企业ESG数据的时候,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十分有限。而近几年ESG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ESG数据的来源、覆盖范围都更加多元,获取方式也更为便捷,这也从侧面印证了ESG的发展与重要性。
挑战方面,随着人们对于ESG认识的深入,对企业而言更进一步的就是通过培养市场参与者对于ESG的偏好来创造更多价值,即消费者或投资者是否愿意为我们更具社会效益的产品支付溢价,这是企业在将ESG理念融入价值共创中面临的一个挑战。此外,不同的评级主体和机构对同一个企业的ESG评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和分歧也给企业开展价值共创与ESG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蒋青云:主要的趋势有三点。第一是伴随着企业自身认识的提升以及外部监管机构的推动作用,创造社会价值和通过ESG战略来创造社会价值,这样一种观念已初步得到认同。第二是中国经济在相对的一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国家长期在低碳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在战略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第三是创造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共同取向。
挑战方面,第一是企业业务增长和创造社会价值之间,可能会有一个资源投放矛盾以及能力有限的问题。第二是企业的ESG战略发展与创造和社会价值如何被社会所感知的问题。第三是企业在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价值共创以及将创造社会价值内化为企业品牌价值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挑战。第四是企业怎样利用“价值链”的思维协同和带动合作伙伴开展价值共创,这对广大企业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破局之路:
树立中国企业全新的品牌形象
Q3: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企业有哪些应对建议?
罗妍:企业在做战略发展规划的时候,如何把ESG和价值共创联系起来,我觉得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方面是,真正将ESG理念融入企业业务发展的每一个链条,这包括员工、客户乃至企业上下游所有的利益相关方,从这些方面入手对业务链条进行优化。同时也需要管理层自上而下来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与执行。另一方面,就是通过ESG系统化调整企业业务,并且转化思路,带动更多相关者共同参与进来。例如使用更加环保的原材料降低环境污染,培养和提升客户的环保意识,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等等。
蒋青云:第一,打造绿色创新品牌。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而言,中国企业要在全球树立一种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整体品牌形象。我个人觉得留给我们中国企业的空间不多了,绿色创新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家政策所倡导的。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取向来看,中国人非常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企业可以从绿色发展方面进行创新,树立全新的品牌形象,不仅为顾客创造价值,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第二,带动产业链的发展优势。以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发展优势已经显现,如绿色电池、汽车配件等的生产企业都迅速地成长起来,他们的产品不仅供应中国,而且也供应全球。因此,通过产业链的发展而产生的链主效应,它对于经济的带动、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优势的创造都是有帮助的。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在价值链方面的优势虽然有限,但是同样也可以立足于一个小的价值链单位,做到不可替代,发挥“蚂蚁雄兵”的优势实现价值创造。所以,在整个价值链层面,我们通过链主效应和“蚂蚁雄兵”优势的发挥,也能够影响到整个绿色价值链或者产业链的革命,从而实现价值的共创共享。
第三,把科技向善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当中。科技向善其实就是科技发展不仅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还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科技进步如何去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同时也将科技向善这一理念融入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好,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美好。
段志蓉:我有两条建议。第一是建立更多连接。实际上这是借用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理念,即一个系统它如果足以抵抗冲击的话,实际上它需要有很多的连接,这种连接既包括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连接,也包括跟竞争对手的竞合,这些都有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当我们有更多连接的时候,有一个断裂或者有数个断裂的时候,我们仍然有其他的方式恢复过来。第二是发掘更多价值。这个可以从ESG理念入手进行发掘,比如通过技术创新来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在价值创造与创新的逻辑背后,体现的正是企业ESG战略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连接。
Q4:企业如何在战略层面整合ESG与价值共创,用一句话概括行动的核心。
段志蓉:抓住现有机会创造新机会。
罗妍:培育市场ESG偏好。
蒋青云:打造绿色创新品牌,共创企业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针对“价值共创与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西交利物浦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曹瑄玮也在此前接受了采访。曹瑄玮说,价值共创是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和方法,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合作、竞合的关系,是通过协同与共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价值共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是相契合的,价值共创离不开中国的文化土壤。因此,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价值共创,其实更有助于企业和相关方在观念上达成共识,并在这种理念和机制的引领下实现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而实现价值共创效益的最大化。
西交利物浦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曹瑄玮
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更多关注自身发展还是外部议题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需要在思路上进行转变,立足自身的同时应当广泛关注外部社会议题,才有助于把握价值共创的机遇并有所作为。
目前,中国企业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越来越高。但是,真正做到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自身战略这点上,企业在承诺与实际行动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从商业模式还是价值共创的角度来看,企业都需要基于自身的使命愿景来发展和创新,并思考最终我们的商业将要发展成为什么样的力量。
可持续领导者重视解决社会问题,拥有超越于商业本身的认知、思维和视野。就价值共创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短期内创造的效益,而是从长期来看这些产品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是不是正向、积极的,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重要意义的,这才是价值共创关键。因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他的认知、思维和视野一定是非常长远的,甚至拥有超越于商业本身,有着对人类社会、包括子孙后代的长远思考和关怀的视野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