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向“按键伤人”网暴行为亮剑

发布时间:2023-11-15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当代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网民数量激增,“按键伤人”网暴事件时有发生。

从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到武汉被撞小学生妈妈被谩骂跳楼,再到河南寻亲男孩刘学州轻生,不明真相的谩骂、扭曲事实的诽谤、断章取义的截图……一桩桩隐藏在键盘背后的网暴行为,不仅侵害了当事人人格尊严,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安全感,已成为危害网络空间的一大毒瘤。

网暴者干扰舆论,冲击道德底线,践踏法律红线,让其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是全社会共同心声。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为惩治网暴提供更清晰有力的法律依据,彰显相关部门依法维护公民权益、净化网络生态的坚定决心。《意见》制定过程中,各界人士提出5万余条意见建议,更是传递出全社会对依法惩治网暴的关切和共识。

为被害人讨回公道、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法治社会应有之义。近年来,侮辱、诽谤刑事案件增长明显,其中不少为网络侮辱、诽谤案件。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作出有罪判决的比例却相对较低。以诽谤刑事案件为例,2022年人民法院一审收案618件,比2013年增长近4倍,但当年作出判决的仅79件,其中判决有罪的仅43人。这一巨大反差,除了与侮辱诽谤刑事案件的公诉标准缺乏细化指引、“门槛过高”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侮辱诽谤多发生在熟人之间,且往往事出有因。而网络暴力由于群体性和匿名性,其危害往往波及更广、影响更恶劣,但被害人却又常常无法自行取证维权,以致不少网暴事件最终不了了之。

惩治网暴亟待法律亮剑。《意见》明确了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和处理规则,并对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实施网暴等5种情形予以从重处罚,保证了网暴被害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让社会大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惩治网暴要全链条追溯。深挖网暴背后的产业链利益链,严厉打击“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有偿删帖、霸榜热搜等行为涉嫌的相关犯罪,最大力度铲除网暴滋生的土壤,不断扎牢惩治网暴的法律篱笆。

惩治网暴更需综合治理。网络平台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及时从源头发现和制止网暴行为,不能为流量红利给网暴行为提供舞台;作为网民,也应牢记“网络虽是虚拟空间,但绝非法外之地”,以更加理性的方式表达意见;被网暴者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让网暴者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