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财政部发布《可持续披露准则》征求意见,中小企业距离强制披露ESG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4-05-29

5月27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共六章33条,包括了总则、披露目标与原则、信息质量要求、披露要素、其他披露要求以及附则六个章节。

此次《基本准则》的制定参考了两项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的有益经验,即《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与《气候相关披露》,并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做出适用性调整。

根据《基本准则》的总体目标,到2027年,我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将相继出台。到2030年,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将基本建成。鉴于准则体系建设周期较长,可由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先行制定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披露指引、监管制度等,未来逐步调整完善。

就《基本准则》的具体执行相关问题,时代财经记者致电了财政部会计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基本准则》目前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暂时没有接受媒体采访的工作安排,如果有相关建议可以直接发送至财政部公开邮箱。

披露不会采用“一刀切”

据《基本准则》,此次披露涉及到我国境内设立的、按规定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的企业。综合考虑到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披露能力,本次施行不会采取“一刀切”的强制实施要求,将采取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布推进的策略。

披露范围将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扩展,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扩展。

在《基本准则》发布后的初期阶段,将先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自愿执行。待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以后,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对实施范围、缓释措施、相关条款的适用性、具体衔接规定等作出针对性安排。

根据《基本准则》的定义,可持续信息指企业环境(E)、社会(S)和治理(G)方面的可持续主题相关风险、机遇和影响的信息。

可持续风险和机遇,是指企业就特定可持续主题与其整个价值链中的利益相关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互动而产生的可合理预期会影响企业发展前景的风险和机遇,包括企业短期、中期或者长期的现金流量、融资渠道及资本成本。

可持续影响,是指企业与特定可持续主题相关的活动,包括与之相关的价值链活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实际影响或者可预见的潜在影响、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

企业披露的可持续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如员工、消费者、客户、供应商、社区以及企业的业务伙伴及社会伙伴等。

根据披露要求,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报告期间应当与其财务报表的报告期间保持一致,发布时间要求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披露,并且披露时间应当不早于年度报告。鼓励企业在中期报告中进行简化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并且在后续发布时应加入与上一年度的可比数值。

A股目前ESG披露率接近40%

此前,由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已于2024年4月12日正式发布、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面向A股上市公司的首个统一的ESG披露标准。

根据《指引》要求,对于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的上市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按照要求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上交所的文件中明确了,符合上述条件的上市公司应当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并鼓励提前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在范围以外的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据时代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被纳入ESG披露范围要求的上市公司约450余家。

据时代商学院此前统计,截至2024年5月11日,2023年A股共计209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ESG报告,披露率为39.05%,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其中上交所主板的披露率最高,为55.54%,超半数公司均披露了2023年ESG报告;其次为深交所主板,披露率为42.25%;科创板、创业板的披露率分别为32.87%、23.31%;北交所披露率则只有6.05%。

ESG如何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ESG在短期经济回报与长期高质量发展中的权衡,在5月23日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的“2024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上,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指出,践行ESG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应提倡企业践行ESG,但不能超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企业是经济组织,首先要盈利。ESG要从发展阶段出发,根据强制性和自愿性结合的原则来推行。”季晓南表示。

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研究院院长谢安则认为,ESG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做出评估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成功概率更高、更易带来超额收益的新赛道。“ESG可以从小事做起,并与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不要过度的消耗企业资源。”谢安表示。

谈及ESG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实践,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建议企业管理层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将ESG战略与业务挂钩。根据自身的利益相关方议题和行业特色指标,将ESG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管理。还可以把ESG纳入各部门绩效评估标准,以便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主动披露ESG信息,不仅停留在满足监管需求。三是建立清晰的ESG组织架构。以港股上市公司为例,ESG相关的组织架构一般设立三个部门,分别是ESG委员会、ESG行动办公室以及ESG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