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禹城10月8日讯 随着10多辆装满燃料乙醇的大罐车驶出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我国首批用玉米芯废渣生产的二代纤维素燃料乙醇将投放市场,汽车燃料多了一个新品种。这也意味着人车争粮的局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终结。
记者在该公司门口看到,一辆辆满载玉米芯的大车在厂内货场排起长队。辛寨镇王坊村村民丁文东告诉记者,自己以每吨56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玉米芯,然后以590元的价格卖给龙力公司,每天至少能送一车货,每车大约20吨。据货场负责人丁德强介绍,收购价格高时,河北、安徽也有来送的,过去农民烧火用的玉米芯如今成了抢手货。
记者从龙力生物公司获悉,该公司的燃料乙醇变性站已经建设完成,并试车成功,可以按照国家标准规模化生产变性燃料乙醇,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国内第五家拥有燃料乙醇定点资格的企业,也是目前唯一的二代纤维素乙醇生产厂家。年产纤维素燃料乙醇6万吨。
据了解,龙力生物公司的“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纤维素乙醇以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提取完功能糖之后的生物残渣做原料,属于第二代燃料乙醇产品,与第一代粮食乙醇相比,不与粮林争地,不与人畜争粮,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诸多优势。
据粗略统计,龙力生物公司用玉米芯废渣生产燃料乙醇每年消耗玉米芯废渣20多万吨,节约汽油等燃料6万吨,节约玉米20万吨左右,为农民每亩增收100多元。据测算,我国以木薯、甘蔗、甘薯、甜高粱等经济作物为原料每年可生产第1.5代非粮乙醇1800万吨。以稻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壳、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每年可低成本生产第二代纤维素乙醇5000万至7000万吨左右,潜力巨大。
去年12月,我国公布了“国家生物质能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提出,到2015年,我国非粮乙醇年产量目标为350万吨,是2011年产量的7倍多。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粮价上涨和粮食安全问题的突出,第二代非粮乙醇将成为我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的重点。